網(wǎng)站地圖設為首頁收藏本站內部資源ARP系統(tǒng)登陸
   
  新聞動態(tài)
  科研進展  
  黨建工作  
  區(qū)域創(chuàng)新  
  人才教育  
  科技掃描  
  傳媒視角  
 
 
 
  圖 片 庫
 
陰和俊在蘭州分院召開座談會
陰和俊調研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研究院
陰和俊調研近代物理研究所
陰和俊調研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侯建國在蘭州分院主持召開人才工作會議
侯建國調研蘭州分院
  科研機構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tài)環(huán)境資源研究院(籌)
·中國科學院青海鹽湖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蘭州文獻情報中心
·蘭州油氣資源研究中心
  首頁 > 科技掃描
 
11月5日《自然》雜志內容精選
2015-11-16 | 編輯: | 【  

  封面故事:2050年前澳大利亞經(jīng)濟狀況的兩種情形 

  本期封面圖片是對2050年前澳大利亞經(jīng)濟狀況兩種不同情形的圖示。一個發(fā)達國家要進入一個具有可持續(xù)性的社會,就需要同時對經(jīng)濟、能源、農業(yè)和行為重新進行平衡。Steve Hatfield-Dodds 等人采用一個多模式框架來評估在澳大利亞這個只有一個國家的大陸內做到這一點的能力。通過對氣候、水、糧食、能源和生物多樣性進行分析,他們顯示,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不惡化的情況下改善經(jīng)濟狀況是有可能的,但需要作出特定的政治和經(jīng)濟選擇才能做到這一點。

  基因控制中的相位調制 

  很多基因調控蛋白都被發(fā)現(xiàn)是以脈沖形式被激活的,但細胞是否會將脈沖的相對時序用于不同轉錄因子此前一直沒有被研究過?,F(xiàn)在,Michael Elowitz及同事利用單細胞視頻顯示,酵母細胞通過調制脈沖轉錄因子Msn2和Mig1(二者分別為一個基因活化劑和一個基因抑制劑)之間的相對時序來響應于多樣化的環(huán)境條件控制目標基因的表達。他們還顯示,酵母細胞通過主動調制重疊的Msn2和Mig1脈沖所占比例來對各種不同濃度的葡萄糖作出反應,并相應調控目標基因表達。

  細菌膜內復雜的通信方式 

  Gürol Suel及同事發(fā)現(xiàn),細菌生物膜(沒有已知功能)中的離子通道通過鉀離子的傳播來在生物膜群落內傳導長程電信號。一種枯草桿菌生物膜內空間分離的細胞之間的代謝協(xié)調被發(fā)現(xiàn)依賴于離子通道活性。代謝限制觸發(fā)YugO鉀通道(該通道也在這個生物膜內傳播細胞外鉀信號)的激活,產生一個去極化波,后者協(xié)調這個生物膜內部和周圍的細胞之間的代謝狀態(tài)。本文作者利用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模型顯示,YugO通道的門控足以促進遠距離細胞之間的高效電通信。

  Piezo1通道的架構 

  機械敏感性陽離子通道通過一個被稱為“機械傳導”的過程將機械刺激與各種生物活動(包括碰觸、聽覺和血液調控)相結合。壓電蛋白最近被發(fā)現(xiàn)是后生動物機械敏感性陽離子通道的“成孔亞單元”,Piezo1感應血流的剪應力以確保正確的血管發(fā)育,調控紅血球功能,控制細胞遷移和分化。本文作者報告了全長度小鼠Piezo1的一個高分辨率低溫電子顯微鏡結構,它顯示了這一膜蛋白類似螺旋槳的三聚、三葉架構。他們提出,Piezo1可能將其周圍類似螺旋槳的“葉片”用作力傳感器來門控中央離子傳導孔。

  約束狀態(tài)下的“Hong-Ou-Mandel效應” 

  “Hong-Ou-Mandel效應”是涉及玻色粒子的干涉、顯示它們之間不可分辨性的一個量子現(xiàn)象。該效應對光子和中性原子已有演示。現(xiàn)在,Kenji Toyoda及同事演示了聲子的“Hong-Ou-Mandel效應”。聲子是與一個系統(tǒng)中量子化的振動模式相關的準粒子。該演示是在由束縛的離子(它們有望成為量子計算機的構造單元)組成的一個系統(tǒng)中進行的。另外,作者還試圖用聲子生成一個糾纏態(tài)。雖然聲子以前在用束縛的離子進行的量子計算實驗中只扮演一個輔助角色,但這一結果為將聲子本身作為量子信息載體提供了新視角。

  能夠通過反彈自行清除的小水滴 

  自清潔、防結冰和可控制冷凝的表面在自然界中和在廣泛的技術方面都很重要。Thomas Schutzius及同事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處在一個低壓環(huán)境中的質地合適的超疏水性表面上的小水滴能夠通過自發(fā)的懸浮和類似蹦床的反彈“自行清除”,即便該表面是完全剛性的。這種行為似乎是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但可以通過由于水滴的快速蒸發(fā),同時該表面的基底附著和柱結構限制蒸氣流動而在水滴下面積累的一個過壓得到解釋。這種效應(它甚至能在冰滴凝固時將它們清除)顯示了對液滴—表面相互作用的認識何以能夠指導表面的合理設計、以將這樣的相互作用應用到出人意料的用途上。

 

  

  

  

  

 

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13
電話:0931-2198855 E-MAIL:czw@lzb.ac.cn
地址:蘭州市天水中路6號
62010202000133